韶 华
(作者为中国作协书记处前任书记)
(一)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
在人类社会发展到文明阶段之后,历朝历代都有无数的思想家、理论家,圣人、贤哲,志士仁人,对于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进行批判抵抗和斗争。以求通过革命或改革,达到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走向“大同”世界。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设计、研究出来的理论、道路、著作浩如烟海。
到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积累资本的需要,资本家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无计划,产品过剩,无产阶级的生活反而处于极端贫困之中。也就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研究了初期资本主义。他认为,要解决这种矛盾,全世界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进行阶级斗争。生产资料必须从资本家手中剥夺出来,实行“国有化”,从生产到分配,由国家统一计划,以求逐步达到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又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到高级阶段,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初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高级阶段达到“各尽其能,按需分配”。
到那时,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贫穷和失业。
人人平等,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老有所养,壮有所用,高度民主。
在思想道德方面,都有极高的觉悟,不会为“私”而斗得你死我活。人人是“君子国”的公民,互谅互让,劳动成为“第一需要”,不怠工,不偷懒,提高了生产力,物资极大丰富。
这真是有史以来的最理想的社会!
斯大林提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完美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理想浴血奋斗
为了实现这种最理想、最完美、天堂一般的“大同世界”(也可以叫“大公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共产党。因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目标是一致的,于是就有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了统一行动,建立了共产国际,即“第一国际”。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产生了“世界共产主义组织”,发起了轰轰烈烈地世界革命。
根据马克思最初的设想,在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中,资本家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必须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取政权;为了防止资本家的反抗或复辟,无产阶级建立政权之后,又必须采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以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
世界上的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为了建立人类追求了几千年的理想社会,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同志。“宁可把牢底坐穿”,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革命中的共产党人,表现了人类最崇高的难以逾越的道德品质!
三,革命尚未开始,联合开始分裂:
因为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和理念。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认识的不同,各国的国情又千差万别,革命尚未成功,共产国际就分裂为“孟塞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即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孟塞维克”1869年在德国建立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东欧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大都用“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比较典型的是是瑞典,他们没有搞武装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了所谓的福利社会,至今还在执政。
(五)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分分合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划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个要颠覆社会主义,一个要埋葬资本主义。东欧的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都是苏联红军解放的,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为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全部加入“华沙条约”的军事同盟。同时又都和苏联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几乎爆发了世界核战。直到现在谁也没有打倒谁,倒是苏联层出不穷的“内部斗争”,却导致了东欧的巨变和苏联的解体。
1,苏联共产党70多年的内部斗争。
在斯大林在世时,他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他的铁腕手段,使他成为“世界人民的太阳”。各国没有取得政权的共产党都认为“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世界共产党团结得像铁板一块。
斯大林去世了,没有谁能够替代他。一个短时期内他们强调集体领导,连电视台播发新闻片党中央都都没有个人的特写镜头。可是苏共20大赫鲁晓夫关于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把斯大林这座灯塔推倒了。赫鲁晓夫慢慢建立了自己是威信。他一方面否定斯大林,又因为苏联集体农庄的体制,没有促进农业生产,苏联挨饿了好多年。工业发展也落后于西方各国。〖只有军事工业和航天工业能够和美国并驾齐驱。〗再就是由于他的《秘密报告》,毁坏了苏联在世界的上的威望。于是党内的反对派在中央委员会上把他罢免了。赫鲁晓夫不服,他说我是20大全国党代表选举出来的,中央无权罢免我。于是他通过朱可夫元帅用军用飞机把党的全国代表接到莫斯科。全国的党代表大会否定了中央委员会的决议,挽救了赫鲁晓夫。但是赫鲁晓夫对世界革命,在理论上不主张搞武装革命,要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议会斗争,加之一系列政策的失败,赫鲁晓夫还是被僵化派推翻了。换上了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没有在国内搞改革。可是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谁搞改革,勃列日涅夫就进行“国际专政”。于是1956年先发生了波兰事件(这次和平解决了),这年10月又发生了匈牙利事件,1968年再发生了人们叫做“布拉格之春”的事件。后两次苏联是用国际专政即武力解决的。从此,勃列日涅夫时代,被苏联历史学家称为“停滞的十年”。
接着一个年轻领袖戈尔巴乔夫上台了。戈尔巴乔夫,也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进行改革。他提出的“新思维”,“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化”“透明渡”,新闻出版自由,既是政治改革,也还有经济改革配套。1985年苏联作家代表团访华。我全程陪同。我对团长米哈尔科夫说:我们过去有个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时中国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市场上商品开始丰富。米哈尔科夫说:“现在应该说‘中国的今天就是苏联的明天’。因为戈尔巴乔夫也在改革……”结果1989年发生了“8.19政变”。戈尔巴乔夫被“紧急行动委员会”推翻了。可是“紧急行动委员会”也没有胜利,结果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上台,宣布共产党非法。“苏联”变成了“俄罗斯”,镰刀斧头变成了“三色旗”,再也不提“社会主义”了。这是1991年的事。
早两年前的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易帜,东西德柏林墙倒塌。当时苏联自身难保,再也没有出现勃列日涅夫,对东欧事变只好听之任之了。
我们回过头来再说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分分合合:
2,苏联和波兰的矛盾:
前俄罗斯、后来的苏联和波兰的恩恩怨怨,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当时的波兰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苏联干涉波兰的内政(连国防部长都是苏联人),波兰不能忍受。1956年6月波党召开二届七中全会,原来波兰党的领导人哥穆尔卡,过去不知道犯了什么“路线错误”,曾被开除党籍。到了1956年10月19日,波共八中全会在华沙召开。这时在苏联已经是赫鲁晓夫主政,因为哥穆尔卡要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赫鲁晓夫对这个“复出”的领导人不放心。没有经过波兰党的邀请,赫鲁晓夫突然率领苏共代表团,来到华沙,要求两党会谈。苏共代表团的飞机在华沙上空,盘旋了一个小时,不准降落。后来哥穆尔卡还是去机场把苏共代表团迎进了贵宾馆,两国的会谈很艰难……结果还是两党各自让了步,和平解决。苏联在波兰有几万驻军,一开枪是会有大牺牲的。
3,苏联和匈牙利的矛盾:苏联和波兰的冲突才过了几个月,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发生在匈牙利的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了武装暴动。住在匈牙利的苏军进行了“军事干预”,事件被平息。主张内部改革又和西方建立友好关系而建立了新政府的总理纳吉下台(次年被处死),而且有几千匈牙利利人流了血。
4,苏联和捷克的矛盾:
又过了十二年——到了1968克年,捷共党的总书记杜布切克,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次改革运动在捷克斯洛伐克爆发了。这时在苏联正是勃列日涅夫主政。苏联认为捷克是“背叛社会主义”,8月20日苏联以“华沙条约”的名义,进行“国际专政”,武装入侵捷克,1969年4月捷克的领导人杜布切克“文明”地下台。胡萨克接替就任第一书记,继续在“正常体制”下运作。至此,人们叫做“布拉格之春”宣告结束。
5,苏联和罗马尼亚的矛盾:
一晃又过了11年,到了1989年整个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开始易帜,苏联自身也不稳定,无暇管邻居的事。几个月之内,发生了和平演变。只有罗马尼亚在全国大示威中,齐奥赛斯库出动警卫部队进行镇压。但国家的正规军却站在游行示威的群众一边。内战中警卫部队打不过正规军,齐奥赛斯库和他的首都市委书记的夫人被逮捕,经过军事法庭审判,匆忙地被枪毙,没有大流血。罗马尼亚这个最坚定的会主义国家也换了旗帜。
6,苏联和东德的矛盾,
叫做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东德,和西德只隔着一条柏林墙。在东欧巨变中,柏林墙一倒,东西德统一,算是最和平的了。
7,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的矛盾
在东欧的阿尔巴尼亚,面积只有辽东半岛那么大。人口只有200多万。在斯大林掌权的时候,他们的总书记霍查,是斯大林的坚决支持者。斯大林去世后,和中国一起反对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在中苏大论战中,站在中国一方。特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支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被中国称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中国也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自己勒紧裤腰带,支援阿尔巴尼亚粮食。给他们建立了许多工厂。援助他们的不锈钢管他们自己用不完,当作电线杆用。一直到东欧巨变,“欧洲社会主义的明灯”也熄灭了。
8,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矛盾:
在东欧的大演变中,最富有戏剧性的是南斯拉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5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由于南斯拉夫不愿意听从斯大林大国沙文主义的瞎指挥,南苏关系破裂,南斯拉夫共产党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罪名是南斯拉夫“已完全蜕化为法西斯主义,投靠了帝国主义阵营”。铁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这时,中国是站在苏联一方的。1948年刘少奇写了《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长篇论文,支持苏联,批判南斯拉夫。这篇雄文,成为共产主义理论建设的重要文献,载诸史册,我们进行了长期学习。
1953年斯大林去世。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作了“秘密报告”揭露斯林的严重错误,其中有一条错误就是南斯拉夫问题。认为南斯拉夫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我们的同志。
苏联转向了。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和苏联保持一致,作为兄弟党邀请南斯拉夫共产党参加了中共的“八大”,南斯拉夫代表团还在会议上发表了贺祠。
可是在中苏开始关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论战中,既然赫鲁晓夫把南斯拉夫当同志,搞修正主义,他的同志南斯拉当然又成了敌人。所以在中苏论战中,中共写的《九评》,其中的“一评”是《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又把南斯拉夫推到修正主义一边。
1967年毛泽东去世,粉碎了四人帮。中国向何处去,用什么“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又成了问题。于是派了许多考察团到外国去。有一个团就是去南斯拉夫考察南斯拉夫发展模式。因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东欧和苏联都发生了经济危机,南斯拉夫的改革改变了苏联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走上了社会主义自治道路。这时的南斯拉夫又成了同志和朋友,铁托又成了英雄。铁托作为总统应邀访问中国,两国又和好了。
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六个共和国分裂,自己打起内战,民族之间互相残杀,是是非非我们就说不清楚了。
(四)中国和苏联的联合合分分:
1,中国共产党内部的路线斗争。
自从中国建立了共产党,内部就有了“路线斗争”。在井岗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后,内部的路线斗争更加激烈,和苏联共产党内部的内部斗争极其相似:
苏联有世界人民的太阳斯大林;
中国有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泽东。
苏联历史上有多次党内大清洗,进行过多次“大肃反”;
中国共产党从井岗山到建国后的30年,有十次“路线斗争”。
苏联斯大林去世后有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否定斯大林;
中国毛泽东去世后有《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文化大革命定性为“十年浩劫”和“十年内乱”;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斯大林时期的大肃反,平反了300多万冤案;
毛泽东去世后,中国有平反昭雪了历次政治运动数千个冤案。
苏联在农业上改变了集体农庄制度;
中国有取消“人民公社”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苏联解体后实行私有化,
中国改革开放后,则引进外资和发展“民营企业”
2,十年内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按照当时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体制”,在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是“最高领导”机构,各国共产党都是他下属的支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谁上谁下,都由斯大林决定。现在说来有点儿好笑,世界这么大,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高坐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怎么会有正确决策?更不可思议的是:共产国际多次向中国委派顾问,最后派来了一个叫李德的军事顾问。他是一个奥地利人,1900年生于德国慕尼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德国共产党。1928年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3年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他不远万里来到东方的中国,什么都不熟不懂,却指挥中国的革命战争,还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他在指挥红军作战中,反对游击战,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放弃井岗山根据地,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队伍到了遵义,开会讨论总结中国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没有“请示”共产国际,撤消了李德的职务。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中国的国情领导中国革命。这就诞生了中国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次李德的被免职事件,没有影响中苏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有九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亚洲有中国、越南、朝鲜,后来在美洲又有古巴实现了社会主义。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向全世界延烧。
中国和苏联矛盾的前后达三十余年。
3,解放战争时期:
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中苏发生过严重冲突:毛泽东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真洋鬼子不许革命”。他说斯大林“整了我们四次”,其中一次就是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进行自卫反击,可斯大林从莫斯科发来电报,要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能打内战,否则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但是,我们没有听他的。毛泽东声称,他想起这些事情“就有气”。
1949年,我们眼看就要过长江的时候,斯大林又出来阻止,说千万不能过长江,过了,就会引起美国出兵干涉,中国就可能出现南北朝。我们没有听他们的,我们过了长江,美国并没有出兵,中国也没有出现南北朝。毛泽东多次借阿Q这形象说事。《阿Q正传》中有“假洋鬼子”不准革命的情节,毛泽东多次说过“真洋鬼子”(斯大林)不准革命。
4,斯大林去世之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人人皆知的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苏牢不可破的友谊”,“老大哥”;苏联则派专家援助中国建设一百多项。可是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1956年苏共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大会开始时,还为斯大林默哀。可是会议结束时,赫鲁晓夫却作了个秘密报告。题目是《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个人崇拜”也译作“个人迷信”)。应邀参加苏共“二十大”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是朱德。赫鲁晓夫的《报告》尽述斯大林个人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苏德战争中,在南斯拉夫问题上,犯了许多错误。其中在“大肃反”中滥杀无辜,几百万人民和许多革命领导人死于非命,其残酷程度,中共向党内13级以上的干部做了传达。
我们听报告的人感到心悸骨栗。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还在保秘,可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泄密了。世界各大报都全文转载了《秘密报告》,引起了共产主义运动以来的八级大风暴!
人们都在讨论:苏联的社会主义——斯大林怎么了?我们向往的社会主义社会怎么是这样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共产党纷纷出现“退党”浪潮。比较大的党意大利共产党和法国共产党,退党的党员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美国共产党则退垮了。
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同时又引起了世界重要国家的共产党领袖之间的大讨论,就何以发生斯大林问题纷纷表示态度。赫鲁晓夫揭露了斯大林问题,却没有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南斯拉夫的铁托,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陶里亚蒂,法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多列士都公开发言。有的说是斯大林的品质问题,有的说是党内民主被破坏的结果。说得最尖锐的是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陶里亚蒂,他说出现斯大林现象是“社会制度问题”。那么如果是“社会制度问题”,在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现象就会不断发生和重复发生,那么我们的理想和追求不是全错了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国际大党,不能不对“斯大林现象”表明自己的态度。中国共产党没有否定斯大林的错误,于是写了《两论》(《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删)《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论”也没有否定斯大林的罪过,但说明斯大林现象不是“个人品质品质问题”,更不是社会制度问题,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同时对斯大林的功过作了“三七开”,“功”是七,“过”是三。《两论》的观点,为社会主义国家所接受。赫鲁晓夫揭露了斯大林现象,却没有回答发生的社会和历史原因。所以《真理报》不得不全文转载《人民日报》的《两论》。很显然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上的威望和发言权居然超过了领导世界革命多年的苏联,赫鲁晓夫怎么想呢?
后来,赫鲁晓夫提出了搞社会主义革命要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和议会斗争,中国则主张武装革命,两党的斗争就白热化了。
在彼此的争论中,赫鲁晓夫曾经说中国共产党要抢世界共产党领导的“头儿”,中国共产党在《两论》中回答:“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5,中共召开的“八大”也反对个人迷信
就在苏联召开“20大”八个月之后,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大”,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不能回避斯大林问题。刘少奇的政治报告和邓小平的修改党章的报告都讲:在中国党内,也有个人迷信现象。“七大”刘少奇的报告中讲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达一百多处,八大报告对毛泽东只提到一次,而且在当时世界反个人迷信浪潮中,把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思想”从党章中去掉了。(这可能为十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打倒刘少奇埋下了伏笔.)
6,在中苏大论战时,中国没有了朋友。
原来的社会主义阵营,东欧有八个国家,站在苏联一方。亚洲有朝鲜和越南,可是在中苏大论战中,用鲜血结成友谊的东邻,“同志加兄弟”的南邻,也站在苏联一方。当时在中国一个妇孺皆知的口号是:“身居茅屋,胸怀天下,时刻不忘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受难的人民。”要搞世界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而革命成功的兄弟,不和中国唱一个调,未免不可思议。
(六)苏联的演变和中国的改革各奔前程:
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也由于多种原因支持不下去了。以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立国70年的苏联从此正式解体。镰刀斧头的红旗改成了原来俄国的三色旗,国歌也改了。
对于苏联的巨变,中国共产党表态是“尊重苏联人民的选择”。这时的中俄关系,既不是“牢不可破的友谊”,俄罗斯也不是“社会帝国主义”了,两国在外交和经济方面互相协调,而成了“战略伙伴”。
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转向后,大多实行了多党制,原来的共产党或工人党,以瑞典为榜样,改成了社会民主党,各走自己的路没有互相干涉。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人们俗称为“苏东波事件”
此时中国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改革开放,找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在短短30多年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建设速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十八大之后,反腐斗争荡涤污垢,各条战线深化改革成果丰硕。
外交上,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三国演义》开篇词说得好: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的历史长河呀)
浪花淘尽英雄
(淘汰了一代一代的历史人物)
是非成败转头空
(谁是谁非转眼就消逝了)
青山依旧在
(作为大自然的青山还存在着)
几度夕红
(日日月月的时间还在流逝)
* * *
白发渔樵江渚上
(站在江岸的历史老人)
惯看秋月春风
(看破了春风秋月的历史变化)
一壶浊酒喜相逢
(他们喝着小酒)
古今多少事
(谈古论今)
都付笑谈中
(历史的是是非非都变成笑谈的资料了)
2014.8.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