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外贱内贵、国人疯狂赴海外购物的现象曾一度引发热议。近日,这个老话题又被重新提起。博主引用著名学者时寒冰先生对这种现象的深入调查,给出了5点原因,理性分析了为何美国卖10元的登山鞋在中国卖300元。(网络图片)
|
中国制造〞外贱内贵、国人疯狂赴海外购物的现象曾一度引发热议。近日,这个老话题又被重新提起,一篇网文讲述十年前和十年后〝中国制造〞的价格比较。博主引用著名学者时寒冰先生对这种现象的深入调查,给出了5点原因,举例分析了为何美国卖10元的登山鞋在中国卖300元。
文中开头讲到,十年前,一位老华侨惊奇地发现,美国沃尔玛里中国产的登山鞋只有2.99美元,而且买第二双的时候给半价的优待,算下来,一双鞋只要10元人民币。而在中国市场,这样的鞋最少都要卖300元,好一点的上千元,他在诧异之余询问了身边的朋友,在得知原因之后,他感叹:〝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出口大国,但另一方面,中国又成为国内商品昂贵的国家。〞
博主对此感到非常的奇怪,也非常的震惊,还特意打电话给北京的一位经济官员问:〝在大陆你能花10元人民币买到一双登山鞋吗?〞这位官员说:〝都什么时代了,在大陆哪还有10元人民币的一双鞋?你还要买登山鞋,300块人民币买的还是烂牌子,好一点的都要1000多块。〞
博主说:〝我在美国就买到了,不骗你。〞这位官员不相信她的话:〝别当我没去过美国,美国要是有这么便宜的鞋,你就全包了,运到大陆再卖也赚钱。〞可是,她真的没有骗这位中国官员,而实实在在地在沃尔玛商店买到了这样的商品。不久,她将这个事情对她的老美朋友们讲了,结果老美们都跑去沃尔玛去买中国产的登山鞋,有位朋友一下买了十几双,全家老少每人两双。
十年前,相信很多人都会像这老华侨一样,惊诧于〝中国制造〞在国外比国内还便宜。而十年后的现今,几乎每个去日本的中国游客都不忘买一个〝马桶盖〞,而这些马桶盖产地却都是〝Made In China〞。全都是浙江杭州的企业生产的,只不过在国内没有卖,全部运到日本销售。
文中提到,博主的一个朋友,因为工作关系,每年都要往返美国、日本与国内4、5次,算是大世面见过很多了。不过,直到现在,他每次回国都还是一如既往地大包小包……最近博主好奇地问他:〝外国真有那么多我们这里没有的东西,用得着你一趟趟地买回来吗?〞
他的回答更让人吃惊:〝我在美国和日本买的基本上全都是廉价的日用品,你瞧!像这条浴巾,质地手感那么好,在美国的沃尔玛,标价折合成人民币只有40多块钱。赶上那天正好打折,我只花了4美元就买下来了。我仔细比较过,中国商场里品质还没这么好的,起码要卖70多。还有,这整整一打牙膏,1.99美元。这个牌子的牙膏,我们这里光一支就要卖到8、9块人民币……〞
不用说,这些不远万里买回中国的日用品,几乎没有一件不是〝Made in China〞,这些〝中国制造〞在中国本土很难买到——不是品质差就是价格高。
针对中国制造〝外贱内贵〞的现象,知名学者时寒冰曾经分析出以下5点原因。
1、经济模式只顾生产不顾消费
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这真可谓一桩怪事。中国以替西方消费者生产廉价产品而闻名,但对本国人民却不总是如此。尽管伴随着中国的繁荣,中国的消费开支一进在增长,但中国的经济模式基本上只为生产考虑,而不为国内消费考虑。
2、关联交易导致特殊〝价格差〞
3、中国市场交易成本巨大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支持本地企业,也人为地设置一些贸易门槛,禁止外地企业产品进入本地销售。不少企业为了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不得不在销售方式和交易费用上做文章,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支付折扣、佣金,确保企业能够在国内形成销售网点。
近几年,我国加强了对零售市场的监管,禁止一些大型零售企业收取入门费。于是,一些综合性的大型零售企业采取出租柜台或者生产企业自带营销员的方式,向生产企业转嫁销售负担。在这样的贸易格局下,部分生产企业不得不放弃国内市场,转而寻求外贸出口渠道。企业产品在国外销售虽然增加了运输成本,却可以大幅度减少交易成本,所以,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外销售的价格反而比在国内便宜。
4、国内贸易的金融成本较高
从事国际贸易虽然也存在巨大的信用风险,但是由于各国普遍遵守贸易协定和商业惯例,金融风险反而比国内贸易有所降低。从产业链条来看,由于外贸企业大多扮演加工者的角色,在出口贸易领域几乎不存在信用风险。换句话说,出口订单来自于国外,加工的原材料来自于国外,结算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金融环节的交易费用相对较小。许多出口贸易实际上是一些海外家族集团企业之间的交易,所以根本没有结算风险的问题。由于出口贸易的金融风险相对较小,而国内贸易的金融成本相对较高,在客观上导致外贸出口产品在国外销售的价格比在国内便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